咨询热线:
400-048-0536
18288239197

全国红色党员两学一做教育基地全国红色党性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全国红色培训系统党性教育基地

麻栗坡长眠着李海欣等近千名烈士,最小的16岁,墓碑上镌刻和平鸽


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城北的麻栗坡烈士陵园,长眠着1979年2月17日至1989年对越自卫反击和侦察防御作战牺牲的959位烈士,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

麻栗坡烈士陵园坐落于麻栗坡县城北磨山的苍松翠柏中,陵园占地50余亩,1979年修建,1988年竣工,背靠青山,面向绿水,现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统计,烈士陵园里安葬的959位烈士来自全国19个省市。

其中,1979年2月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的有106人,1981年收复扣林山牺牲的有102人,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八里河东山战斗中牺牲的有750人。

最小的烈士是山东省兖州市的李涛,他1984年1月入伍,生前担任35211部队71分队战士,1984年4月29日牺牲时年仅16岁,荣立三等功。

职务最高的是35岁的团副政委张正光,云南武定人;陵园安葬的第一位烈士是龙招国,他在执行任务中意外触雷牺牲;唯一的女烈士是20岁的麻栗坡人杨志琼,她在夜间站岗时遭敌袭击牺牲。

烈士纪念碑前面特制的12座陵墓,安葬着被中央军委或原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光荣称号的烈士。

其中,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的有三位,他们是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战斗中,第一个冲上老山主峰阵地英勇牺牲的某部副连长张大权,1984年7月12日在老山上坚守高地时不幸牺牲的某部代理排长李海欣,1984年9月参加袭击某高地英勇牺牲的某部侦察兵傅孔良。

在中越边境云南、广西的十几座烈士陵园中,麻栗坡烈士陵园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期间建得最早,成为最著名的烈士陵园。烈士墓碑已全部改用大理石制作,上嵌红五星和一对飞翔的和平鸽。

每年清明节期间,当地的干部群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老兵和烈士亲属来此祭奠。

2014年4月28日,是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收复老山30周年纪念日,千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兵、烈士家属相聚麻栗坡革命烈士陵园。

40年前的这一天,解放军一举攻克被越军占领的老山,并创造了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的“老山精神”。